根据IMF的测算,2014年中国基于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Power Parity, PPP)的国民收入总额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达到17.6万亿美元。在此之前,美国经济坐拥世界第一的宝座长达144年。不过对于民众而言,比国家经济规模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状况。
图1中美经济对比(2014)
*国际美元:由购买力平价学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和国际商品均价理论发展而来。它体现一种货币单位在国内的价值。把国际美元作为计价单位可以在不同国家和时期之间作较为准确的比较。
数据来源:CBNRI、IMF、World Bank等
中国和美国有着相当的国土面积,但中国拥有4.3倍于美国的人口数量。人口众多既能成为经济的动力,也会带来更多的挑战。
图2 中美地理和人口对比(2014)
数据来源:http://www.visualcapitalist.com
正是凭借着人口红利、追赶效应等多重因素,中国GDP在过去的14年保持着远高于美国的增长水平,并且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保持这种趋势。
图3 中美GDP年增长率对比
数据来源:CBNRI、CEIC
人口众多带来的直接经济现象就是,2014年中国人均GDP7593.9美元,仅占同期美国人均GDP的13.9%。
图4 中美人均GDP对比(2014)
数据来源:World Bank
除了人均GDP低于美国,中国现行的财富分配结构使人民更难享受整体经济增长带来的社会红利。具体表现在中国人民的可支配收入较低,2014年中国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仅占人均GDP43%(美国74%),这不仅影响人们生活水平,也会导致市场需求不足,从而抑制经济长期增长动力。
图5 中美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对比(2014)
数据来源:Wind
更多的人口会对政府提供社会福利带来更大的挑战。
教育方面,通过不断努力中国终于在2012年实现教育投资达到GDP4%的目标,而美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占GDP的比例自1975年以来的多数年份保持在7%以上。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达8930人。但相对于美国2011年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2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30%的教育成果,中国还是任重道远。
图6 中美教育对比(2012)
数据来源:http://www.visualcapitalist.com
医疗方面,增加投资可以在短期内改善硬件设施,但是软件方面,比如培养一个合格的医生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2011年中国每千人床位数超过美国30%;而每千人医生数却比美国少约30%。2013年,中国政府医疗支出占GDP比重5.6%,约占美国的三分之一。2010年美国启动的“奥巴马医改计划(Obamacare)”使美国政府医疗支出进一步扩大,不断增加的社会福利使得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这是所有福利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可见,如何平衡医疗服务改善和政府负担十分重要。
图7 中美医疗对比(2011/2013)
数据来源:World Bank
中国工人的工资水平在过去十年得到了较大的提高,2013年平均工资最高的北京市人均年收入14600美元,比美国的全国水平低了67%。图8列举了北京和纽约在衣食住行方面代表性产品的价格,蓝色圆环表示纽约的价格,红色圆圈表示北京的价格,我们发现除了在最低公交票价、烟草和租车方面北京价格显著低于纽约外,其他方面支出北京价格都接近甚至高于纽约。类似的价格和落差巨大的收入意味着北京的生活压力远大于纽约。这也是中国和美国生活压力对比的缩影。
图8 北京和纽约生活成本对比(2013)
注:租车、阿迪达斯运动鞋、苹果6手机的价格在美国各地具有一致性。
来源:http://www.visualcapitalist.com
沪ICP备14015572号-6 | 网安备案号:沪公安网备31010602004461号
沪ICP备14015572号-6
网安备案号:沪公安网备31010602004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