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交易在2023年量价齐升,市场活跃度较2022年大幅提高。价格方面,碳价屡屡创下新高,碳价发现机制的作用逐步显现。成交量方面,2023年CEA成交量较2022年增长了3倍,交易主要集中在下半年。政策方面,一系列文件的出台逐渐完善了碳排放交易体系,并且规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活动。
2023年,地方碳市场碳价保持平稳,活跃度有待提升。价格方面,北京试点成交均价最高,福建试点成交均价最低。成交量方面,福建、湖北、广东碳市场成交量位于前三,上海碳市场成交量最低。政策方面,地方碳市场积极促进碳市场与绿色电力交易市场的衔接,革新了手续费等交易制度,并探索扩大市场交易主体、范围及产品品种等创新实践。
我们选取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和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宝钢股份”)两家企业,作为企业参与碳交易的案例。中国石油是首批参与全国碳市场的企业,旗下有8家分公司参与了全国碳市场并完成履约。宝钢股份是试点碳市场的长期参与者,三个生产基地都参与了当地的试点碳市场并完成履约。它们在企业绿色转型、节能降碳以及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方面的做法值得参考和借鉴。
针对全国碳市场和地方碳市场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在报告最后提出了建议。其中包括重点控排企业如何为全国碳市场的扩容做好准备,碳市场信息披露体系如何完善,以及如何增强碳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我们期望这些建议能为中国碳市场的稳健、有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推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碳市场。
第一财经研究院以全球视野、数据丰富、媒体传播便捷的优势,在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企业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发布的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沪ICP备14015572号-6 | 网安备案号:沪公安网备31010602004461号
沪ICP备14015572号-6
网安备案号:沪公安网备31010602004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