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金融监管可参考英国模式

2015-11-16 12:58:00
中央银行主导的英国模式更适合中国,让央行发挥金融监管协调的主导作用,原因包括其拥有的信息优势、处置手段,以及相对更成熟的组织架构。

“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仍然比较粗糙、滞后,很多事情发生后,不能依法有据,只好听之任之,靠协调,不一定能协调得好。”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在11月14日的中国金融学会2015学术年会暨2015中国金融论坛上说。

李扬讲这番话的背景是六七月间中国股票市场发生大幅波动,而事件的深层背景则包括中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条块分割,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他回顾称,这一轮股市波动,让国外机构甚至得出中国政府掌控不了局面的推论,虽然领导人已经反复说市场平稳了,客观地说问题还是存在。“十三五”必须考虑中国需要怎样的股票市场。

股市症状

李扬将中国股市的问题概括成五个方面:一是,迄今没有完善的顶层设计,存在一些机会主义的思维,造成出现问题会左右摇摆。

第二个问题是“政策市”,股市被赋予了太多政策理念,曾被要求为国企改革,乃至国企解困服务。“现在都说打击做空,但首先应该打击的是恶意做多。因为做空是去泡沫,而做多是吹泡沫,这包括一些媒体提出的4000点牛市刚起步等说法。”李扬说。

第三个问题是“资金市”。股市本应是交易的地方,却成了“拼钱的地方”,他说,股市一出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停止IPO,“IPO停止了市场还有功能吗?”这一轮市场波动的时候,看到监管当局或明或暗地默许、支持大量信贷资金入市,他说,“大家知道这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大忌,防止信贷资金入市是世界各国的通则”。他援引诺奖得主费舍尔的表述说,问题不在于过度投机,而在于过度的负债。在这样高负债的情况下,市场不堪重负,监管也投鼠忌器。

第四个问题是重交易、轻资本形成。他表示,中国曾有以二级市场促一级市场发展的思路。重资本交易、轻资产形成导致很多恶果,包括大家只看股价,于是当局就调控股价,出现诸如“慢牛”等怪论。他称,全世界的股市都是涨涨跌跌,只是在大概率上与经济发展保持一致。

第五个问题为既有过度监管也有监管真空。现在大量产品是混业产品,按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的原则,一定会有孩子没人抱,另一些孩子被抢着抱。

未来方向

李扬表示,在设计未来的中国股票市场时,要突出它是媒介,是资源有效配置的载体,不要赋予它太多的政治任务,“只是一个载体,只是一个市场”。

为此,从审批制变成备案制是重要内容。此外,需要促进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红利的渠道不畅通,只能通过把股票价格搞上去获利,这个市场就变成一个赌场。

他还认为,要发展有利于资本形成的股票市场。“中国现在不缺钱,缺的是资本,尤其缺权益资本。”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主要是指草根层次。中国现在就是草根需要资本、资金。而资本,而非贷款,恰恰是草根阶层最需要的。现在的科技金融、双创想的都是银行贷款。他们没有股本,何以承载贷款?

李扬最后表示,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应该是一个有效监管、法制严密的市场,我们资本市场的法律,比较滞后,很多事发生后,只能听之任之,靠协调,不一定能协调得好。

“本轮市场波动再次暴露出我们市场分业监管的问题”,五中全会最终公布出来的与起草时的有些变化,但是原则没变。

“我个人认为英国的模式可能比较适合中国”,也就是中央银行发挥主导作用,原因有三:一是中央银行在信息上最有优势;二是中央银行有处置手段;三是中央银行在组织上和人事上最成熟。因此,协调的责任落在中央银行为好。(本文来源:财新网 本文作者:王力为)

李扬